声卡术语(二) |
|
作者:[佚名] - 发布:2010-4-22 17:35:38 - 来源:无忧技术网 |
MP3:它是将声音文件按1比10的比例压缩成很小的文件存储在光盘上.我们通常所听的VCD一张盘也就只有一二十首,但是经过MP3文件加工的一张光盘可放几百首是不成问题的,这对于电脑音乐的发烧友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MIDI (Musical Indtrumend Digital Interfoce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它不是音乐信号,所记录的声音要想播放出来就必须通过MIDI界面的设置。是电子合成器与数字音乐的使用标准,同时也是电脑和电子乐器之间的桥梁。对于电脑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WAV:在Windows中,把声音文件存储到硬盘上的扩展名为WAV。WAV记录的是声音的本身,所以它占的硬盘空间大的很。例如:16位的44.1KHZ的立体声声音一分钟要占用大约10MB的容量,和MIDI相比就差的很远。这样看来,声卡的压缩功能同样重要。
WOC:它是声音文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只要扩展名为VOC的文件在DOS系统下即可播放。它与WAV只是格式不同,核心部分没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形式都是先将数字化信号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后,由放大器送到喇叭发出声音。
AVI:(Audio-Video Interactive)音频视频交互,它是微软公司(Microsoft)推出的一个音频、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单声道:单声道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早期的声卡采用的比较普遍。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音箱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这种缺乏位置感的录制方式是很落后的,但在声卡刚刚起步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
3D立体声系统: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从三个方面增强了声卡的音响的效果,第一: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立体声增强,第二;声音位移;第三,混响效果.不管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电影院里,不管是放VCD还是影碟,每次在屏幕上都会出现两个声道让你选择即"左声道""右声道",我们就要把它全选,两种声道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听起来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但它没有3D环绕立体声系统好.
3D环绕立体声系统:从八十年代3D的出现到至今,有十几种3D系统投入使用.到现在有两种技术在多媒体电脑上使用,即Space(空间)均衡器和 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声音修正系统.先讲一下Space:它利用音响的效果和仿声学的原理,根据人的耳廓对声音的感应不同,而且也不增加声道,就得到3D效果, 人感觉声音来自各方;SRS:它是完全利用仿声学的原理和人耳的空间声音的感应不同,对双声道的立体声信号加工处理,尽管声音来自前方,但人误认为是来自各个方向.这种系统只用两只普通音响就可以,就能有音乐厅那种震撼的效果,它不加成本,所以很有吸引力.
准立体声:准立体声声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录制声音的时候采用单声道,而放音有时是立体声,有时是单声道。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四声道环绕:四声道环绕规定了4个发音点: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听众则被包围在这中间。同时还可增加一个低音音箱,以加强对低频信号的回放处理 (就是4.1声道音箱系统)。就整体效果而言,四声道系统可以为听众带来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声音环绕,可以获得身临各种不同环境的听觉感受,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如今四声道技术已经广泛融入于各类中高档声卡的设计中,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5.1声道:一些比较知名的声音录制压缩格式,譬如杜比AC-3(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1声音系统为技术蓝本的。其实5.1声音系统来源于4.1环绕,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个中置单元。这个中置单元负责传送低于80Hz的声音信号,在欣赏影片时有利于加强人声,把对话集中在整个声场的中部,以增加整体效果。
杜比定逻辑技术:杜比定逻辑(Dolby Pro-Logic)是美国杜比实验室研制的,它用来把声音还原,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四个声道(前后左右)的原始声音进行编码,把它形成双声道的信号,放声的时候先通过解码器再送给放大器,借助中间环节环绕声音箱,这样就有临场的环绕立体声效果,使以前的平面声场得到改变.
DDP电路:DDP(Double Detect and Protect:二重探测与保护),它可以使Space对输入的信号不再重复处理,同时对声音的频率和方向进行探测,而且自动调整,得到最佳的效果.
DSP (Dig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它是一种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当时高档的16位声卡上曾“一展风采”。为高档的声卡实现环绕立体声立下了不可默灭的功勋。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DSP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声卡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忍痛割爱”来降低成本。
HZ 赫兹:用于描述声音振动频率的单位,也称为CPS(Cycles Per Second)每秒一个振动周期称为1HZ,人耳可听到的音频约为20HZ到20KHZ。
编码和解码:在数字音频技术中,用数字大小来代替声音强弱高低的模拟电压,并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的过程叫做编码;在重放音乐时,再将压缩的数据还原,称为解码。
信噪比 (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它是判断声卡噪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功率的比值即SNR,单位分贝。SNR值越大声卡的滤波效果越好,一般是大于80分贝。
频率响应 (FR:Frequency Response):它是对声卡的ADC和AC转换器频率响应能力的一个评价标准。人耳对声音的接收范围是20HZ-20KHZ,因此声卡在这个范围内音频信号始终要保持成一条直线式的响应效果。如果突起(在声卡资料中是用功率增益来表示)或下滑(用功率衰减)都是失真的表现.
总谐波失真(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Noise):THS+N是对声卡是否保真度的评价指标。它对声卡输入的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的吻合程度进行比较。数值越低失真度就越小。在这个式子中的“+N”表示了在考虑保真度的同时也对噪声进行了考虑。
|
责任编辑:liqwei |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列表】 |
·上一篇:声卡术语(一)
·下一篇:声卡术语(三) |
|